您好,欢迎来到工业制造网!
工业制造网

君正集团194亿打造西北最大风光制氢一体化工程:绿电消纳与零碳园区建设双突破

  2025-03-11 阅读:7

2025年3月6日,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君正集团”)与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签署《阿拉善风光制氢及绿色能源一体化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,宣布启动总投资193.6亿元的绿色能源超级工程。该项目不仅是我国西北地区首个风光氢氨全链条一体化示范项目,更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,为传统化工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全新路径。

 

一、项目概况:4GW风光发电+15亿方绿氢的“零碳矩阵”  

项目规划总规模达403万千瓦(4GW)风光发电装机,分两期建设:  
一期(24.8亿元):2025-2026年投建20万千瓦风光互补电站、8100万立方米/年电解水制氢装置及5万吨/年绿色合成氨生产线,同步推进28万千瓦燃煤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。  
二期(168.8亿元):2027-2028年扩建至355万千瓦风光发电,配套14.19亿立方米/年制氢产能,并新增30万吨/年绿色甲醇与55万吨/年绿色合成氨产能。  
项目建成后,年绿氢产量达15亿立方米,甲醇与合成氨总产能60万吨,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风光制氢一体化基地。


 二、技术突破:绿氢成本降至18元/kg,破解经济性困局  

阿拉善盟依托年均3000小时以上日照与Ⅲ类以上风能资源,叠加土地成本优势,使绿氢制备成本降至18元/kg,较东部沿海地区低30%。项目采用“风光互补+电解水制氢+绿氨/甲醇合成”技术路线,通过以下创新实现降本增效:  
1. 风光储协同优化: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平衡风光出力波动,提升绿电消纳率至95%以上;  
2. 规模化制氢降本:二期电解槽单线产能突破2000标方/小时,规模化效应降低设备投资成本15%;  
3. 氢能耦合化工:利用绿氢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生产甲醇与合成氨,吨产品碳排放降低80%。  


 三、战略意义:化工巨头的低碳转型样本  

作为内蒙古氯碱化工龙头,君正集团通过该项目实现“三重转型”:  
1. 业务结构升级:新增绿色甲醇、合成氨产能,延伸至航运燃料(甲醇)、肥料(合成氨)等高附加值领域;  
2. 能源结构优化:通过绿电替代燃煤自备电厂,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万吨;  
3. 区位协同效应:与阿拉善盟共建“零碳产业园”,吸引下游氢能重卡、储能设备等配套企业入驻,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。  

 

四、挑战与展望:资金压力与行业示范效应  

尽管项目前景广阔,但君正集团面临显著资金挑战: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公司货币资金仅41.41亿元,交易性金融资产1421万元,而193.6亿元总投资接近其当前市值(约500亿元)的40%。公司计划通过“自有资金+银行贷款+产业基金”组合融资,但高负债率可能影响后续盈利能力。  
行业层面,该项目为传统化工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低碳转型模板:  
- 技术路径:风光制氢与化工耦合模式,可推广至煤化工、石化等高碳行业;  
- 政策协同:阿拉善盟承诺提供土地、税收优惠及绿电消纳保障,为全国新能源基地建设提供参考;  
- 市场机遇:绿色甲醇作为航运燃料已获马士基等国际巨头采购意向,预计2030年全球需求达5000万吨。  

 

五、行业影响:加速绿氢规模化应用与能源革命  

据国际能源署(IEA)预测,2030年全球绿氢需求将达1000万吨,而我国规划2025年绿氢产量600万吨。君正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我国绿氢产业从示范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:  
成本下降曲线:18元/kg的绿氢成本已接近化石基氢(20元/kg),经济性拐点临近;  
产业链整合:项目涵盖“发电-制氢-储运-应用”全链条,推动氢能基础设施投资;  
国际竞争力:低成本绿氢将增强中国在绿色钢铁、绿色航运等领域的全球话语权。  


结语:  

君正集团194亿风光制氢项目的启动,既是传统能源化工企业绿色转型的里程碑,也是我国新能源革命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跨越的关键一步。随着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,绿氢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全面市场化,为全球碳中和目标注入强劲动力。

 

免责声明:
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;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