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工业制造网!
工业制造网

欧盟碳排放新规:三年宽限引争议 绿色转型面临产业阵痛

  2025-03-11 阅读:11

欧盟委员会于当地时间3月9日公布《机动车碳排放修正提案》,计划将2025-2027年乘用车碳排放目标分别放宽至99.5克/公里、102克/公里和104.5克/公里,较原定的95克/公里标准有所回调。新规允许车企以三年平均值代替单一考核,并对纯电动、氢能等零排放车型给予额外优惠系数。这一调整被业界解读为欧盟在气候承诺与产业现实间的"折中方案",但已引发环保组织与汽车制造商间的激烈博弈。
政策松绑背后的产业困境
      数据显示,2023年欧盟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22%,远低于中国35%和美国15%的增速。大众、宝马等车企在2024年财报中坦言,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(锂价较2021年上涨400%)和充电网络覆盖率不足(仅38%高速公路配备快充站),导致电动化转型成本超预期。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期警告:"若严格执行原标准,2025年将有20%传统车型面临停产风险。"
      利益博弈:环保派与产业界的拉锯战
提案公布后,欧盟内部形成鲜明对立。法国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·德·梅奥称该政策"为技术迭代争取了必要时间",并透露大众、Stellantis等企业已联合投资150亿欧元建设电池工厂。但绿色和平组织气候政策主管斯科特指出:"三年宽限意味着额外排放1.2亿吨CO₂,相当于1000万辆燃油车年排放量。"更有17个欧洲环保团体发起联署,要求欧盟议会否决修正案。
     全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
政策调整折射出欧盟新能源战略的深层矛盾:一方面,其计划到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,另一方面,本土车企在电池技术领域落后中、日企业约5年。德国智库麦肯锡分析,新规可能引发两大连锁效应:其一,特斯拉、比亚迪等中国车企或加速欧洲建厂;其二,传统车企将转向"油电混动过渡方案",大众ID.4等纯电车型的欧洲定价或下调15%以应对竞争。
     气候目标与经济理性的再平衡
欧盟气候事务专员蒂默曼斯强调,缓冲期政策包含"动态评估条款",若2026年新能源车市占率突破30%,将提前重启严格考核。行业观察家指出,这一政策本质上是将减排压力从车企转移到消费者——新规要求车企为未达标车型支付每克95欧元的碳税,而消费者购买电动车可享受最高1.2万欧元的补贴。
结语:
     欧盟的碳排放新规,既是应对产业危机的权宜之计,也是全球绿色转型中"渐进式改革"的缩影。当气候承诺遭遇经济现实,这场关于时间与速度的博弈,或将重新定义未来十年全球汽车工业的竞争格局。


 

免责声明:
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;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